从耕种收到产加销 希望的田野长出更多的富民产业
2020-04-03 09:10:32 来源:人民日报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只盯着“一亩三分地”,更要抬头看市场,瞄准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打造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全产业链
一亩大蒜能收入多少?春耕时节,山东金乡县王庄村的蒜农们就早有了答案:“咱种的是合同蒜,有订单,上了保险,一亩地稳赚上万元。”
蒜农的底气,来自完整的大蒜产业链。笔者了解,“大蒜之乡”金乡县,建了3000多个冷库,大蒜出口量占到全国的70%;有700多个加工企业,大蒜不只是调味品、农产品,更制成蒜油、大蒜素等保健食品;依托大蒜价格指数中心,许多农民既是蒜农,也是蒜商,对全球蒜价了如指掌。这些优势,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相比之下,一些农产品靠卖原字号,产业链短,渠道单一,受疫情影响遇到了卖难。各地出对策想办法,通堵点、畅销路,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其背后也反映出农业发展的老问题:许多地方抓生产办法多,路子熟,但在产业链环节,还有一些要补的课。
补上农业产业链短板,既能稳住“菜篮子”,也能稳住农民的“钱袋子”。当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只盯着“一亩三分地”,更要抬头看市场,瞄准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只有找准新卖点、新门路,算好生产、加工、营销、增值等全产业链的大账,才能培养出竞争力强的好产业。
“跳出农业抓农业”,不少地方打开了发展新空间:江西赣州市章贡区以原生态田园为卖点,打造乡村旅游,奏响现代都市“田园牧歌”;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打造稻田公园,种出的彩色水稻能食用、能药用,还成了稻田画的天然“颜料”……这些“金点子”适应了新消费,让传统农业焕发出生机活力。
应该看到,乡村产业要真正做大做强,背后需要有力的要素支撑,人才、资金、技术等缺一不可。但在大部分农村,资源要素缺乏依然是掣肘因素,还需下大力气、真功夫。一方面要发挥好资源要素的引擎作用,继续畅通要素进入农村的通道,通过相关财税、金融等政策撬动,让人才、资金等加速回流乡村,改善乡村产业发展的要素条件,夯实产业发展的要素基础。另一方面,要汇聚起资源要素的合力,不唱“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既要让人才、资金、技术等拧成一股绳,共同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也要把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普通农户等“链”进产业链,共同分享产业发展成果,只有形成更多的“共同体”,才能让产业成长得更快,发展得更壮。
如今,我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已达850万,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9.2%……发挥好这些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从耕种收到产加销,一环一环做扎实,希望的田野就能长出更多的富民产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坚实的根基。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农业农村部:对农业科创企业支持贷款规模提2022-03-04
-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2022-03-04
- “建议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考级”引热议 2022-03-04
- 全国政协委员丁磊:建议加速钠离子电池等新2022-03-04
- 电脑忘记密码怎么办?教你一招,半分钟就能2022-03-04
- “大妈”排队买金场景难再现2022-03-04
-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爱看评论 爱比价格 这代年轻人购物有个性2022-03-04
- “互联网一代”开启新节俭模式2022-03-04
- “全过程人民民主”“动态清零”……两会全2022-03-04
- 创意微视频|微光2022-03-04
- 数评两会:21亿剂!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2022-03-04
- 微视频 | 你听,被爱着的感觉,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员话三农】宋丰强:聚焦黄河绿色发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恳谈会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龄如何计2022-03-04
- 工地发放工资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骑车下班途中“自摔”受伤,难以认定为工伤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业权相关法律有哪些?怎么规定的2022-03-04
- 数据统计:《艾尔登法环》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张业遂:中国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2022-03-04
- 统计局:2021年我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22958万2022-03-04
- 北京出台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综合监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异动,这些产业或将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国投罗钾助力沃柑种植,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军工股走强,俄乌冲突催化装备发展,行业成2022-03-04
- 刘永好:多举措节粮提效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胁迫下载”只会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笔数字人民币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