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资讯 > 正文

用这些典故,轻松让孩子学会用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精神学习

2022-11-15 08:00:34 来源:阿古纳西

在随着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我发现跟这群小娃娃们说大道理显然毫无用处,真不如一颗糖、一个小红花贴纸来的有用!这显然是孩子在这个幼龄阶段,他们就是喜欢形象的东西、直接的快乐、心灵的愉悦!所以,我发现如果采用一些从古至今的典故、以及一些历史上发生的名人实例,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再来告诉他们一些道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当我开始制定有关“坚持、刻苦、勤奋”品行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让这些抽象的词具象化,我特意找了几个典故结合情境教学,下面我就来说一下这几个典故,能精准的表述何为坚持不懈?何为刻苦读书?何为勤奋学习?


(相关资料图)

典故一:悬梁刺股

引发思考,勤奋学习有新方法!

典故来历:这其实是2个典故结合在了一起。“刺股”指的是战国时代的苏秦,为了不打瞌睡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悬梁”指的是汉代的孙敬,也是为了不打瞌睡,把头发拴在房梁上。

典故讨论: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放到现在,或者说如果是自己,不想瞌睡,可以怎么做呢?”因为采取了分组讨论的方式,每个小组的学生们先讲述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把解决的方式让小组长统一收集起来,随后我把每个小组的方案都写在了板书上,大家发现竟然有20多种方法,真佩服孩子们的思维模式,各种脑洞打开的解决瞌睡问题!

典故总结:在了解古人的学习方法后,我告诉学生,显然如今用这种对身体伤害的学习方式是不科学的,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会更合理更安全,而且勤奋学习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有趣新颖!

典故二:韦编三绝

知识的学习,贵在坚持!

典故来历:孔子在读《易经》时,因为当时没有纸张,而是把文字都刻在竹筒上,韦编是指一种链接竹筒的牛皮细绳子,三绝是指断了多次,可见孔子读了多少遍。

典故讨论:让学生们看看自己的书,大概试着回忆下自己翻了多少次才能到现在这个破破的样子,或者自己的书还是新的,那就应该要好好反思了!学生们纷纷拿起自己的书本研究了好一会,各个报了自己翻的次数。

典故总结:在这样的一个带着一点统计学的理解过程中,让学生们知道不停的翻阅书籍是为了巩固知识,所以才会有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

典故三:负薪挂角

少时的努力,总有一天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典故来历:汉代名官朱买臣,年少时很苦,但放牛砍柴的时候也带着书学习,果然考取功名成为了一代名臣!

典故讨论:让学生讲一下自己觉得自己对某件事或某样东西倾注专注力的事,学生们纷纷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或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努力坚持做的事,最后结果成功或者失败,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为发现彼此更多的小秘密而兴奋不已!

典故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集中自己所有精力去做一件事,并且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总会尝到喜悦,而这种回报是总会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即便失败也是暂时的,它总会在其他方面帮助我们,记住: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

用三个生动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这些词“坚持、刻苦、勤奋”的核心内涵时,孩子们整堂课都保持了一种高度的关注和注意力的集中,很好的就吸收了我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似乎就是一下子就开窍了,这显然是生动典故的教学实例带来的实际效果!

标签: 勤奋学习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435 227 67@qq.com
 

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